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 - 會員通訊:

期數:2006 年 第 05 號
日期:29. 05. 2006

給會員的一封信 - 工運發展何去何從?

「想當年,維護尊嚴,曾經夙夜匪懈;思今後,爭取權益,更須戮力同心。」

官非會會訊創刊主編、政教會執行顧問何國鏇

卅多年前,時值「文憑教師爭取權益薪酬運動」勝利後一段時期及官立學校非學位教師職工會﹝簡稱官非會,即本會的前身﹞正式成立不久,因應會務的需要,當時何顧問以官非會總司庫的理事身份獨力兼負會訊主編的職務,在會訊的創刊號追述和報道開創歷史的「文憑教師爭取權益薪酬運動」而編寫專輯。那時候,何顧問在撰寫有關文章的通欄標題時,回憶起一幕又一幕扣人心弦、波瀾壯闊的工運情景,有感而發,遂揮筆疾書,寫成上述傳頌一時的名句。

當年,憑藉鮮明的奮鬥目標,全體文憑教師的團結和果敢英明的領導,整個爭取權益運動相當成功。它不但為文憑教師討回公道,維護了他們的尊嚴,還使當時政府認識到在制定影響深遠的政策時,必須加倍謹慎;更重要的,事件還催生了真正捍衛教師權益的兩個工會──教協和官非會的誕生及奠定他們在影響教育政策制定不可取代的地位!

這解釋了官非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迅速發展,以及在本地教育事務上曾扮演的主導角色。事實上,當年官小「大縮班」,官方宣稱累積了千多名「超額」教師,於是,發出了 1650 封「大信封」,警告接信的文憑教師在期限前若不自謀轉職或自動提早退休,便有可能被強逼遣散。為了解決這突然而來的「超額」問題,銓敘科、教育署在本會 ( 官非會 ) 不斷的爭取和催逼下,終不得不破天荒地與本會舉行馬拉松式的「三邊會議」,對等地談判解決「超額」問題。經過了兩年的艱苦奮鬥,二千多名會員響應了官非會的號召,以史無前例的「工業行動」──「官小自強運動」來還擊官方準備遣散「超額」教師的措施,贏得了輝煌的戰果:不但使當年所有官小的一年級都開足班數,小二至小六插班新生更較原來的勁增三百多班,連合併為全日制的官小也要還原為兩間半日制小學 ( 如李陞官小 ) 。終於,教育司陶建在本會準備召開會員大會,密謀號召罷課抗議官方繼續無理解僱措施的前一日,緊急約見會長林華煦和總秘書何國鏇,口頭同意廢除那千幾封大信封的解僱要脅,亦在兩位工運領袖的堅決要求下,即時召來翻譯組官員,草擬中英文版本的文件,承諾繼續全數吸納現職的官小教師任職,即不會以「超額」為理由解僱或遣散任何一名教師,並在林、何兩人同意了文件的字句後即席簽署交予本會。至此,那 1650 封「大信封」不但給盡廢武功,且更成了當年曾受要脅的官小文憑教師的戰利品和紀念品。其後本會乘勝追擊,爭取了沙田官小上下、粉嶺官小上下和屯門官小上下等六間新校,同時,官小亦重新招聘教師。現時,絕大部分 ( 除個別年內退休 ) 的校長、副校長甚至主任大都是當年獲聘用的「新丁」呢!自此,教育署不但開展了與本會的定期會議,每遇重要的教育事件甚或新政策的醞釀時,還正式或非正式地徵詢本會意見,以提升政策的認受性和可行性,避免出現偏差。綜合而言,本會不但開教育界工運之先河,同時亦奠下了管職雙方平等談判和定期諮詢的基礎。

工運的道路, 總不會是平坦的,因為這不是由「別人」恩賜,而是依賴歷任理事發憤圖強和 歷盡幾許艱辛才換回來的「成果」 。近來,在管職雙方的互動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既不能天真的要求局方無條件地給予「平等談判」的權利,我們反而更應自強不息,團結會員來維護得來不易的「成果」。

雖然這勢頭或偶有出現偏差,但經本會努力不懈,仍未致有重大改變。卅多年來,本會由領導教師抗爭減薪 (72 年教師薪酬運動 ) 、領導全港教師反對教統會第 4 號報告書所擬施行的小學混合制、推動「官小自強運動」以恢復官小聲譽及與官小校長會合辦「官小聯校活動」 ( 當中包括官小聯展、傑生選舉和聯校畢業禮 ) 以大幅提升官小的知名度和認受性、與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跟星島日報和繼後的明報合辦「育苗計劃」以援助廣東省偏遠地區的教育發展、聯合 18 個公務員團體發動「全港公務員保衛權益大遊行」、推動「三加三」合約教師職業前景行動、到近期倡導官校發展等,都取得一定的成績,亦獲得認同和肯定。

由於本會的會員很大部分為教師,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關注教師在教學環境、工作壓力和班級比例等方面的事宜,我們期待能把他們的意見向局方反映。然而,在早前發生的教師壓力事件中,局長及常任秘書長分別約見不同的教育團體,以討論對應方法,但本會 卻因為是局內職工會, 未被列入邀請名單之中。 雖然局方最終推出了花費十多億的紓緩措施,勉強化解了所謂的「危機」,但總給人一個金錢掛帥的感覺。其實,反正早已確定增加經費,何不直接了當地免除教師的一些無謂什務,直接增加教師人手,推行小班教學,又或吸納他們進入諮詢架構,真正尊重他們的意見,這都總比為他們在廣大群眾前「豎立」了一個見錢眼開的負面形象來得好吧!可惜, 我們的意見未有機會向局方反映。

總體來說,在這卅多年來的管職互動中,雙方交手,互見長短。然而,有會員表示擔心,認為這不但顯示局方在決策前諮詢不足;更重要是,這可能是現時局方高層的管治「新思維」呢!他們要求我們不可對此掉以輕心。

事實上,自去年年中曾蔭權先生出任行政長官以來,在他全力推行「強政勵治」的管治思維的前提下,不少人認為這是特區政府在管治理念上的一個分水嶺。其中,一些人歡迎新任行政長官的果敢勇猛決定,認為這有助洗脫特區政府過去「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負面形象,讓特區政府重新上路,真正做到「福為民開」的總目標;但亦有些人卻擔心特區政府是刻意擺脫過往事事經常受制於人的「跛腳鴨」狀態,回復昔日「行政主導」的強勢領導;一些人更擔心這是假借「強政勵治」之名,實乃以「長官意志」為轉移,排除無謂的反對噪音呢!

對於一個從鬥爭中誕生,並一直以捍衛員工利益為依歸的工會,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曾特首所謂的「強政勵治」的管治理念呢?究竟這是我們的契機還是危機呢?我們應怎樣 迎戰它和如何配合以發揮最大優勢又或減低損失呢?

理事會對此未敢輕率定案。我們期望透過六月十日舉辦的「代表茶敘」,聽取大家的意見,希望通過「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的方法,集思廣益,才作定論。當回想到卅多年前本會創會時的情景,當看到 執行顧問何國鏇當年的名句, 作為新任會長,我認為這是一個 契機,就讓 我們再一次發揮卅多年前的集體力量,重新把各位會員團結在會的周圍,把握這個機遇,共創輝煌!

「代表茶敘」是一個不定期的活動,目的是加強我們對會員的溝通,必要時我們會把一些重要的訊息先向代表陳述,然後透過每位的單位代表為我們傳達和收集會員的意見,工作雖然簡單,但卻又十分重要。茶敘已定於本年六月十日 ( 星期六 ) 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舉行,地點黃大仙官立小學。請大家踴躍參與,無論你是發表個人見解,或是代表同事反映意見,均無任歡迎。

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會長
蔡志明啟